全力构建琼西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

2017-04-25 00:00

  2016年,八月的儋州,天高云淡,正是瓜果飘香的季节。伴随着省委、省政府推进新一轮农垦管理体制改革和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东风,就在这个月的26日,原海南省农垦那大医院成建制移交儋州当地政府管理,并正式更名为儋州市人民医院(儋州市农垦医院)。

  事实上,作为海南最早的综合性医院之一,在其走过的60多年岁月征途中,几代“垦医人”始终践行救死扶伤的崇高职业理念,全力呵护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尤其是2009年以来,在院长陈贻平、党委书记陈天祥的带领下,医院紧紧咬住“服务患者,成就员工,发展医院”办院思路,在地方深化医改和纵横捭阖的市场博弈中,把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医院综合实力的切入点,不断更新和引进现代化医疗装备,提升医疗综合技术水平。

  上下同欲者胜。在全新的办院理念下,医院整体实力不断增强,自身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各项医疗业务获得长足发展,医院门诊病人、住院病人每年成梯次增长,门诊诊疗病人每年近50万人次,住院病人超过3.2万人次,病床使用率更是高达130%多,服务范围辐射到海南省中西部地区白沙、昌江、东方、琼中、临高、澄迈等周边市县200多万人。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作为海南西部经济重镇的儋州,在省委、省政府建设西部中心城市宏伟蓝图下,经济的全面发展,当地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迅速增加,医疗保健需求将日益增长,医疗卫生事业必将迎来又一个发展的春天,更名移交儋州地方的省农垦那大医院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正以创建国家三甲医院为契机,进一步锤炼内功,规范管理,优化流程,完善设施,向几代“垦医人”苦苦追求的“三甲医院”梦吹响进军的号角。

  人才为本

  医院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

  在未成建制移交儋州当地政府管理前,作为原海南农垦总局兴办的公立医院,农垦那大医院是海南最早的综合性医院之一,2009年9月,陈贻平院长、陈天祥书记等新一届院领导班子上任伊始,他们面对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医院管理水平不高、人才匮乏的尴尬困境。这一年,海南全省质量与服务300分评选活动中,该院在二级医院综合排名仅名列第八。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农垦那大医院处于这样一个困境,除了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因素,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在海南农垦社会管理职能移交地方大趋势下,由于没有政府投资,企业投入严重不足,职工们收入低,对医院前途充满顾虑。早些年,医院为提高医疗水平,把本院骨干送到广东培养,但派出去的多,回来的少,很多人培训结束后就选择留在珠三角。

  由于人才队伍不稳定,一些学科带头人离开医院,这从根本上制约了医院业务的拓展,一些与当地老百姓健康息息相关的大病没有能力收治,患者大都跑到海口甚至出岛治疗。

  众所周知,医疗行业是高风险、高技术、知识密集型行业,科技和人才是医院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医院的兴衰。作为长期在医疗一线从事业务工作的老医务工作者,陈贻平院长、陈天祥书记对这一点感受很深。基于医院的现实情况,医院党委领导班子把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医院基础工作,提出“打造平台、提供机会、创造价值、安居乐业”人才战略,并开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组合处方”。

  所谓“组合处方”,即医院出台政策给主任医师、学科带头人开出的条件是安家费10万元,装修费2万元,服务满5年给一套130平方米的住房。给副主任医师开出的条件是安家费8万元,装修费2万元,服务满8年给一套130平方米住房。此外,还另行制定了其他配套政策,包括安排家属就业和子女入学等。

  得益于这些利好条件,2010年以来,医院先后成功从省级医疗机构和省外引进12名学科带头人和专家,引进有硕士学位者24位。如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引进吴进盛组建肿瘤内科,并担任学科带头人;从珠三角三甲医院引进专家刘文举担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开展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射频消融术、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从广西医科大学引进硕士陈军,成立独立的重症医学科,提高危急重症患者救治能力。

  依托人才优势,短短几年时间里,与肿瘤内科、心血管内科一样,按照“院有重点、科有特长、人有专长”思路,医院精心打造一批在海南西部地区具有优势的专业学科,先后成立了骨科、体检中心、感染科、肿瘤(放疗)内科、重症医学科康复医学科消化内科……正是这些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全面提升了医院核心竞争力,迅速改变了西部老百姓就医难状况。

  以往儋州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都要被送到海口治疗,这一疾病最佳抢救时间是90分种内,而海口到儋州车程最快也要2小时左右,这意味着儋州急性心梗病人得不到及时救治。但自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刘文举的到来,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齐抓共管

  用无微不至的服务温暖患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事实上,这些年来,农垦那大医院在学科建设、打造一流人才梯队的同时,按照三级甲等医院的标准,一刻也没有放松医院医疗设备的更新和改造,医院通过多种形式筹措资金近一亿元,购买和引进高端医疗设备100多台(套)。

  在内部管理方面,医院不断加大内涵建设力度,修订完善制定了《海南省农垦那大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患者评估管理制度》等10多个规范性文件。

  应国家公立医院改革目标要求,为了限制医生开“大处方”,农垦那大医院明确了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并规定药师的调剂权限,对药占比超标的科室,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早在2012年,全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控制在40%左右,2016年下降至35%,2017年则要求控制到30%。

  为有效防止不合理检查、治疗、用药、收费行为,医院对所有临床科室的药品占总医药费用比例、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总费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四项指标进行控制,降低药品收入在整个医药收入中的比重。

  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2011年,医院成立了客服服务中心,公布投诉电话,开展24小时服务。客服中心主要是调解、跟踪、了解病人对医院医疗质量和服务的反应情况。通过客服中心,即时处理病人反映的问题,畅通病人与医务人员沟通渠道,从源头堵住医疗纠纷的发生。

  时不待我

  “三甲医院”创建工作如火如荼

  一寸长则一寸强,一寸短则一寸险。

  人才、技术、设备、服务这些优势长度的叠加,使得儋州市人民医院(儋州市农垦医院)医疗服务整体水平在最近七年来有了质的飞跃,医院除了能开展二甲医院所拟定的各项医疗业务,一些三甲医院高难技术服务项目也在医院开花结果。

  由于医院从根本上切实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从而受到当地群众的青睐。2012年,医院门诊诊疗病人在2008年25万人次的基础上跃升到45万多人次,而至2016年底,门诊诊疗病人已经接近50万人次。由于整体实力的攀升,2013年2月,省卫计委正式批复该院为“三级综合医院”,从而结束了海南西部没有三级医院的历史。也就在这一年的3月,医院举行创建国家三甲医院动员大会。

  为了把三甲医院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医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不断强化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深化预约诊疗服务、加强临床路径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优化服务流程。

  在人才引进方面,2016年成功引进眼科神经外科两位博士。在学科建设方面,医院在继续巩固、发展现有学科的同时,推进新学科建设,又相继成立康复医学科、健康体检部、放疗科,发展专科重症病床、新增神经外科及感染科ICU 病床,提高危重症患者抢救能力。

  在三甲医院创建上,农垦那大医院一直十分重视改善医务人员和干部职工的工作环境及待遇,努力推进新门诊医技楼和15层住院大楼的开工建设。新建专家楼、公租楼各一栋,为医务人员和干部职工争取经济适用房20套,并从有限的经费中投入资金硬化医院道路、种植景观树,全面改善职工工作环境。

  不忘初心

  为西部地区卫生事业再立新功

  经过多年的建设,今天的儋州市人民医院(儋州市农垦医院)已发展成为海南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医师学历最高、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数最多,集医疗、急救、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

  回忆这七年来走过的路,院长陈贻平感言:“从农垦那大医院到儋州市人民医院,融入了几代人的心血,也正是几代人的努力才使得医院有今天的成绩。这一切不是领导班子或某个人的能力所左右的,离开一个人医院照样要发展,团队和医院文化起到关键作用。如果一个团队对医院文化能够认可、去践行,那么医院发展就会有动力。在成建制移交儋州当地政府管理后,医院融入公立医院改革,应改革要求发展得更好,衷心希望更能够为老百姓和国际旅游岛建设做出新贡献。”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今天的儋州市人民医院(儋州市农垦医院)正在走一条前人未走过的路,肩负着时代使命和责任的新一代“垦医人”,为了心中追逐的梦想,为了琼西地区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他们意气风发,将在省委省政府建设西部中心城市宏伟蓝图下,不辱使命,不忘初心,永远在路上。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