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医援鄂医疗队的抗“疫”天使(六):“有求必应”王贻卿

2020-03-05 00:00

   

  一米七的个子,黝黑的皮肤,这个被贴满了“热心、不计较、有求必应”等标签、平日里与人打交道时总是笑嘻嘻、而笑起来眼角又微微有些上翘的汉子的名字叫王贻卿。因为名字叫起来比较拗口,又因为他肤色怎么也养不白,所以同事们亲切地给他取了个“黑哥”的绰号。

 

  他本人也不以为意,生性豁达的他转头就给自己加了点料,取happy的谐音把自己的微信昵称改成了“嘿皮哥”。他说,“黑点好,黑点显健康,反正我又不靠脸吃饭。”

  

  ▲王贻卿在为病人输液 

    

  被调剂到护理专业是意外之喜 

  王贻卿说,上大学之前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一名护士。高考结束后,哈尔滨医科大学在录取他时将他调剂到了护理专业,对他来说,能成为一名护士更像是意外之喜。

 

  2010年,王贻卿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为了儋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里的一名护士。不久后他被调到急诊科,成为急诊科当时唯一的一名男护士,这一待就是7年。7年后,他通过公开竞聘,在精神科副护士长的岗位上工作至今。

 

  在急诊科工作的7年里,他和团队一起从死神手中抢回了无数的生命,利用所学知识帮助很多人恢复了健康,这让他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他发自心底地热爱这个职业。

  

  千里援鄂,与寒风斗,与自己斗,与病毒斗 


  和援鄂医疗队里的其他人一样,王贻卿在报名援鄂之前也没有跟家里人商量,在把被选中援鄂的消息告诉家人后,他也同样获得了家人的一致支持。

 

  刚到荆州第一天,王贻卿就因为当地太冷而感冒了。当地医院的护士长看到他这个情况,不让他上班,劝他回去休息几天等感冒好了再说。他一听就着急了,他说,“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在跟病毒搏斗,我怎么能休息,虽然我感冒了,但是我可以在感染区以外的地方帮帮忙啊!”

 

  在他的坚持下,护士长最终勉强同意他在清洁区做核对药物、摆放药物、加药、送药这些较为轻松的工作,并要求他注意身体,感冒有加重趋势要立刻撤下来。

 

  感冒好了之后,王贻卿参加了消毒班的工作,他既是护士长又是护理员又是消杀员,每天早上和下午,他都要背着重达10公斤的药桶在病区里做消杀工作,然后做一些卫生工作。

 

  “早上会忙一些,从八点到十一点半,首先要到各个病房和病区的内、外走廊喷洒消毒液,病人的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也要喷,喷完后打包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接着在各个病房擦拭床头柜、电视柜、病床和地板,然后再把内走廊和外走廊的地板擦一遍,接着推空气消毒机到各个病房去消毒,然后早上的任务就结束了。”王贻卿说。

  

  ▲王贻卿在进行消杀工作 

 

  2月16日早上10点时,正在进行消杀工作的王贻卿突然听到队友惊呼:“护士长,你防护服右上臂的部位被药桶磨破了!”

 

  王贻卿连忙让同事帮忙在破口处喷洒消毒液,然后缠上胶布继续干活。王贻卿解释说,“一旦病人有需求我们就得一路小跑过去,稍不注意,就会被门把手划破防护服,但我们没有时间出去更换防护服,更不能随便浪费一套装备,像我这个情况,消毒后用胶布缠严实了是可以勉强继续用的。”

 

  到病区采访的记者看到王贻卿背着药桶消毒,疑惑地问道,“护士长也干这活?”

 

  王贻卿回答他,“护士长更要身先士卒啊,我是男性,这些脏活累活我比较适合干。”

 

  记者问他每天的消杀工作需要背着药桶走多少步,他说没留意过,看了一下手机,他说,光是一个早上就走了2万步了。

  

  ▲王贻卿中午12点时随手晒出的微信步数 

 

  “最痛苦的不是一整天都要背着这个东西,而是一边消毒一边出汗,出汗了以后一停下来就冷得头皮发麻,又处理不了。”王贻卿说,荆州的气温大多数时候是8-9℃,最冷时可低达0℃。他不敢穿厚的衣服,因为要对抗尿意,上班前不敢喝水,本来就缺水的情况下,再穿多的话容易出汗引起虚脱。他笨重的防护服下面仅穿着一件薄薄的卫衣,衣服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但对于有鼻炎的他来说最痛苦的是被84消毒液刺激到后引起的连锁反应。

 

  “消杀工作全是用的84消毒液,擦拭床头柜、病床和地板也是,我一被84消毒液刺激到就容易打喷嚏,打完喷嚏以后口罩里都是水和鼻涕,特别难受。”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对自己接下来的话有点难以启齿,“其实能喷到口罩上还好,最可怕的是没喷出去挂在人中(嘴唇与鼻子之间的地方)上,然后慢慢地流到嘴唇又顺着嘴唇要流进嘴巴的感觉,又不敢舔,简直是噩梦!平时一般是偶尔被刺激到打一两个喷嚏,有天不知道是消毒液浓度配过头了还是怎么样,连续来了十几个喷嚏,那天简直是噩梦中的噩梦!但是真正忙起来的时候,这些困难也根本阻碍不了我们。”

  

  ▲王贻卿和队友与出院患者合影 

    

  朝夕相见,用真心和热情打动患者 

  患者长时间被隔离治疗,时间长了容易出问题。在精神科工作了两年的王贻卿自然深谙心理疏导的重要性,平日里,他在擦拭床头柜的时候就会顺便跟患者聊天,从了解患者情况开始慢慢打开患者的心扉,然后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进行心理疏导,他经常引导病房里的患者们观看一些正能量的视频,并将哪个病房里的患者又出院了的故事告诉他们,让他们对战胜病毒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有一位单独住在隔离病房,闷闷不乐的患者,也在王贻卿的心理疏导下树立了战胜病毒的信心,他们渐渐成为了朋友,在要出院的当天,她看到王贻卿路过,立马让王贻卿进到她的病房,和王贻卿分享她的喜悦,并对王贻卿说了很多感谢的话和嘱咐王贻卿要注意安全的话。

  

  耐心和爱心,精神科第一面锦旗的由来 

  在成为精神科副护士长的两年里,他以真诚对待每一个患者,关心患者们生活上的每一个细节。在精神科,有一位因不按时服药导致行为紊乱、伤人毁物二次入院的年轻患者。在精神科医护人员们的努力下,这位年轻的患者入院一周后病情就平稳了,但他的家属害怕他出院后病情又再恶化,不敢接他回家,只是在来探望他的时候不断地欺骗他说下一次会接他回去,这一骗就是三年。

  三年来,患者的耐心不断被消磨,情绪也日渐暴躁。王贻卿了解到情况后,一边给患者做心理疏导,一边积极跟家属沟通,经过一个月的努力,终于说服家属把患者接回了家。

  患者回家后,听从王贻卿的叮嘱每天按时服药,逐渐能帮忙干一些割胶、饲养家禽的活,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到现在患者还经常打电话回来给王贻卿和他聊天。2019年11月16日,患者和家属还特意从家里赶到医院,给他和科室送了一面印着“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锦旗,这也是精神科开科以来收到的第一面锦旗。王贻卿常说,精神科患者有着可爱的一面,他们知道谁对他好,他们知道谁对他们最关心,所以对他们投之以桃很容易就能够得到报之以李。

  
  

  ▲王贻卿(右)和爱人吴秋虹(左) 

    

  十年风雨,看同事和爱人怎么说他 

  “王贻卿啊,他人很好的,他是我们急诊科第一个男护士,而且是大专男护士,他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从来都不写自己加班的时间,都是我们给他写的,排班也是随便怎么排他都可以,他休息的时候有人想要换班他肯定换,而且过后的话人家能还就还,还不了他也不计较,他非常热心,以前科室有医疗纠纷的时候他就算人在外面,知道了也会第一时间回来帮忙调解,谁家有困难他都帮,什么拉米拉油,搬东搬西,帮人家接送孩子之类的,只要是他能帮的,他都会主动去帮的。”与他共事7年的前急诊科护士长、现院感办副主任曾艳一提起他话匣子就停不住,噼里啪啦说了王贻卿的一堆往事。

  精神科的同事王国卿刘向华说他是“三严三实”, 严肃活泼、严格要求、严厉行动、结实、老实和踏实。

  蒲聪说他在工作中以病人为中心,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在生活中团结友爱,乐于助人。

  医院内科党支部书记郭桂莲说他在大学和医技支部都被培养成过入党积极分子,他始终保持着对党的执着追求,经常向两位培养人和支部书记请教学习和汇报思想工作,时刻以合格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医院及支部组织的各项活动,在科室日常工作中时刻起到表率作用。

  他的爱人、内镜室的护士吴秋虹对他的评价最为直接,她说,“就是因为他的热心,我才跟他交往并嫁给他的,他的古道热肠是我的骄傲,我希望他的热心就是他的初心,希望他能永远保持赤子之心,不忘初心。”

  
  
  

  撰稿:周圣涛

  摄影:援鄂医疗队

  编排:周圣涛

  责编:廖理英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