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多变是多重人格吗?
2018-07-04 00:00
去年有两部关于多重人格的影视作品《柒个我》、《分裂》,一瞬间多重人格快速进入大众的视野,很多人通过影视作品对多重人格也开始有了初步的了解。
时常有一些宝宝问小编,我上一秒欢乐得不行,下一秒就不想说话,再下一秒我可以哭的不行,你说,我这样子是不是有多重人格呢?
还有些小可爱问,我在工作的时候笑脸迎人,看到谁都可以滔滔不绝的说,可是回到家,我只想安静的待着,我总怀疑自己是不是有双重人格?
那么,多重人格到底是什么呢?是不是指自己的性格多变呢?
||分离性身份障碍(DID)
⊙曾称多重人格障碍,其特点是至少有两个且相对持久的身份或互不联系的人格出现,个体可能会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人格状态间转换,它们交替控制个体的行为,且伴有对重要事件的记忆障碍,这种记忆障碍无法用通常的遗忘来解释。在极端情况下,主人格意识不到其他人格的存在;然而,其他人格可以意识到所有人格的存在。
⊙分离性身份障碍患者一般伴有分离性遗忘。他们不能记起重要的生活事件。他们有暂时丧失意志的时期,也经历过人格和才能方面的波动。有些患者甚至有不同的血压、血糖水平和视力水平,并且能用不同的人格应对不同的药物和治疗。多数患分离性身份障碍的患者是在成年期被诊断出来的。然而,随着对虐待后遗症的认识,现在是可以对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做出诊断的。
⊙目前的观点认为,DID是一种发展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它通常在6岁之前开始,尽管诊断会远远迟于6岁。创伤环境以及与照料着关系不佳会破坏这个阶段正常的个人身份的确立,包括地位、情绪以及个人和社会语境的改变。结果是个体体现许多相对实在的、独立的自我状态。这些自我状态通常彼此冲突。
||病因
1.创伤:大量的临床研究一致证明,DID与创伤和应激经历相关,一般始于童年期。在美国、澳大利亚、土耳其、波多黎各以及加拿大的大规模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现DID与童年期早年严重的、长期虐待,大部分涉及身体和性虐待,以及创伤体验相关,尤其是由依恋对象所造成的创伤体验,其他创伤事件包括长期、痛苦的童年医疗经历和战乱,是对不断暴露于创伤和/或压抑的生活经历的反应。一般认为,童年期严重的性、躯体和心理创伤促进了DID的发生;创伤引起的对有害行为或事件的意识、记忆和情感被移出意识,形成了拥有不同记忆、情感和行为可替换的人格或次级人格。在关于DID患者的研究中,有70%到超过95%的患者都有童年虐待经历。然而,有些患者的诊断则存在争议,因为他们在治疗过程中改写了他们的生活经历。
2.文化与相关环境因素:文化影响着个体如何展示和交流自身症状,如何解释症状,并且寻求何种类型的照顾。
3.心理治疗的诱导: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引出、识别出转换人格并与之进行谈话,从而形成或创造出来有关DID的诊断。而被确诊DID的个体特质(可催眠性、易受暗示、频繁的幻想和沉浸)增加了受诱导的可能,也使得恢复创伤记忆的有效性受到了质疑。
||诊断标准
⊙包括成年个体反复被两个或更多彼此分离的身份或人格状态控制,伴随对重要信息的记忆缺失,且并非由酒精、毒品或药物以及其他躯体疾病(如复杂性局部癫痫发作)造成。
⊙儿童的诊断标准与此相似,但是特别强调将症状与想象性游戏区分开来。诊断通常由专业的心理健康专家进行,比如精神病医生或心理学家通过临床评估、对患者家人及朋友进行访谈,同时要考虑其他辅助素材。评估过程中可能要使用专门设计的访谈及人格评估工具。
⊙由于大部分的症状都急于自我报告,并非具体、可观察的,因而在诊断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观性。由于患者很少主动寻求治疗,他们的症状很可能未引起他人重视,因此DID也被称为“被隐藏的疾病”。
||DID≠分裂型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
⊙分裂型人格障碍:一部分患者在遭遇儿童期创伤体验时,大脑功能失调,社会认知功能减弱,导致社交和人际关系的缺陷,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减弱,具有古怪信念或魔幻思维,以及反常的行为与言语等,如他们可能觉得自己有特异功能或者可能相信自己有魔力控制他人。这一类障碍患者通常会猜疑,具有偏执的观念,偏好独处,不合群,有着过度的社交焦虑,对亲密关系感到不舒服,且不会因为熟悉程度的增加而减弱。分裂型人格障碍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病程相对稳定,只有小部分人会发展成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起,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就可能表现出孤僻、不良的伙伴关系、社交焦虑、学业不佳、高度敏感、独特的思维和言语以及古怪的幻想等,从而可能易遭受欺负或奚落。
⊙精神分裂症:是指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障碍,具有认知、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精神活动的显著异常,并导致明显的职业和社会功能损害。多起病于成年早期(16~25岁),发病的高峰期男性在20~25岁,女性约25岁左右。精神分裂症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不协调,比如幻觉、妄想、言语贫乏、情感迟钝等症状。精神分裂症的确切病因仍不清楚,研究认为该病是脑功能失调的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复杂的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及社会心理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了精神分裂症的发生。
后来经过治疗发现,比利自从8岁的时候起,就遭到了继父的殴打、威胁和强奸,16岁的时候比利自杀未遂,自此以后,“真正”的比利就沉睡了,代替他的是纷涌而至的24种分离人格,他们保护比利,代替比利承受痛苦却霸占着比利的身体,成年后的比利生活混乱不堪,任谁也说不清他到底是谁。也正是因为如此,1978年12月法院宣布比利无罪释放,比利开始接受治疗。
撰稿:黄钰花
图片:网 络
编排:黄钰花
责编:李德芬